臺東熱氣球故事
(一)緣由

台東長期觀光發展因交通受侷限,使觀光產業化更淪為口號,無法創造實質經濟價值。台東地處邊陲,長期鐵、公路交通不便,火車票一票難求,飛機票價昂貴,因聯外交通不便,讓台東似處於孤島狀態,致發展國內旅遊觀光相對劣勢,加上私部門對台東觀光產業之投資,多因交通成本考量而卻步,更侷限本縣觀光發展;另一方面,台東的觀光活動長期流於形式化、煙火式,亦欠缺獨特性,降低讓遊客願意停駐的誘因。
「危機即是轉機」當台東縣鹿野鄉發展近10年的飛行傘活動熱度逐漸減退時,翻轉台東的新契機出現了,縣府團隊開始思索轉型方向,從發展獨特且吸睛之國際觀光活動為努力目標。因此,在2011年以舉辦多年的想飛的季節空域活動為基礎,加入新的國際空域活動元素-熱氣球,舉辦台灣首屆熱氣球嘉年華活動。

(二)活動進化史

自2011年台東開始辦理全台第一場熱氣球嘉年華活動,縣府跳脫短暫、煙火的活動,帶動在地經濟發展;遂在2011年9月就法令、人員培訓、熱氣球載具等方式朝國際標準、以「蹲馬步」方式逐步落實;2012年在新興活動無更多奧援下,活動仍有5倍規模成長,活動期延長至2個月,成為全世界最長的熱氣球節,除了吸引88萬旅遊人次、創下高達20億的觀光產值外,台灣開始有國際認證的台籍飛行員及熱氣球,續往活動產業化之目標邁進;
2013年活動的成功,引爆國內追逐熱氣球的風潮,各縣市爭相辦理熱氣球活動下,台灣熱氣球嘉年華效益持續成長,與國際接軌、交流的腳步也同時邁出第一步,台灣熱氣球首度受邀前往澳洲,台灣飛行員更藉此機會,走出國際學習及交流,台灣熱氣球也在安全、專業的基礎下,發展日益成熟,當年度國內首創商業性自由飛行空中遊覽活動試營運,讓來自台灣各地及周邊國家的旅客不必搭飛機到土耳其、澳洲、東非等國家就可在台灣享受到高品質的飛行體驗;


2014年進一步實現熱氣球在臺東紮根的夢想,設立飛行夢工廠、全台唯一以熱氣球經營為主的天際航空公司設立並營運,落實空域休閒產業,開啟臺灣熱氣球發展及台灣旅遊嶄新的階段,台灣熱氣球更加國際化,台灣球受邀前往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加拿大、荷蘭、比利時,真正與國際接軌。從率先引進熱氣球繽紛了臺灣的天空開始,歷經五年的努力與淬練後,我們築夢踏實終於讓熱氣球產業化了,
從萌芽到茁壯,以時間換取空間來迅速提高國際知名度的階段已經完成,美麗的蛻變將有新局,2015年更是首次將活動濃縮,帶給球迷最夯的10大熱氣球特色活動,但精彩不減的一年!2016年再度挑戰自我,首度辦理熱氣球挑戰賽事,邀集全世界各地的熱氣球好手,齊聚鹿野高台相互較勁;2017年首次挑戰在三仙台呈現熱氣球與曙光的經典畫面,成功創造全新視覺與感動;2018更獲世界知名旅遊頻道Travel Channel評選為世界12大令人驚豔的熱氣球嘉年華活動之一;2019年首次獲民航局許可以夜間繫留方式進行熱氣球光雕展演;2020年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(COVID-19)疫情蔓延下,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舉辦的國際熱氣球嘉年華。

(三)總結

台東交通的不便是先天限制,但近年來台東成功以熱氣球翻轉台東,觀光相觀產業蓬勃發展,週邊附屬民生產業也隨著水漲船高,如何從台東的優勢裡,創造遊客非來不可的理由,讓熱氣球能成為觀光產業,且能永續發展,才是振興台東經濟,創造實質產值的關鍵。